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,包子不仅是一顿早餐,更是许多人舌尖上的乡愁。一口热气腾腾、香气扑鼻的包子,既填饱肚子,又唤醒了一天的活力。
但你是否注意过,有些街边摊上的包子白得异常、松软蓬松,甚至比超市精包装的还“上镜”?
这些“又白又大”的包子,真的是好工艺做出来的吗?
这些包子,很可能是掺了“毒”的“铝包子”,吃得越多,对你的大脑和骨骼伤害就越深!
央视曝光夺命毒包子:铝含量严重超标,孩子吃多了会智力障碍!
“白胖蓬松”的背后包子,这一寻常的面点食品,其实对制作过程的要求极高。
展开剩余89%从和面、发酵、包馅到蒸煮,哪一步出差错都会影响口感和卖相。
正常使用酵母或者少量食用碱做出来的包子,颜色自然偏黄,手感稍有粘性,吃起来有面香,蓬松程度适中。
但这样制作出的包子卖相不够出众,在摊位上远不如那些白得发亮、个头巨大的包子吸睛。
于是,一些黑心商家为了追求“颜值经济”,在包子里偷偷加入了含铝的“香甜泡打粉”。
这是一种复合型膨松剂,主要成分是明矾(硫酸铝钾),它能在蒸制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,使包子迅速膨胀,看起来松软可口。
对顾客来说,这种包子既便宜又“好看”,但却是潜藏在你餐桌上的健康杀手。
根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重新修订的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,含铝膨松剂已经被全面禁止使用在面点产品中,特别是明矾(硫酸铝钾、硫酸铝铵)明确标注为违禁添加剂。
然而在监管难以完全覆盖的街头小摊、乡村早点铺、甚至部分小型连锁早餐点中,香甜泡打粉依然被大量使用,变成了压低成本、提高销量的“黑科技”。
问题在于,铝元素不像其他金属那样容易排出体外。
它具有很强的生物积累性,尤其是在大脑、骨骼和神经系统中。
长期摄入铝超标的食物,可能会导致记忆力减退、智力下降、老年痴呆、骨质疏松、甚至儿童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早在一次食品安全研讨会上就指出:铝的可耐受摄入量每日最多不应超过2mg/公斤体重。
假如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吃两个“铝包子”,所摄入的铝可能远远超过这个安全阈值。
研究表明,持续摄入低剂量的铝也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慢性损伤,其危害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,让人防不胜防。
换句话说,你每咬一口“又白又大的包子”,都可能是在对自己的大脑“温柔下毒”。
“香甜泡打粉”真相曝光这种危害重重的香甜泡打粉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它屡禁不止,仍被广泛使用?
“香甜泡打粉”其实是一种复合膨松剂,它的主要成分是明矾(硫酸铝钾)+碳酸氢钠(俗称小苏打)+磷酸盐+碳酸钙。
其中,明矾是关键的“发力点”。
在高温蒸汽下,明矾会释放二氧化碳,使得面团产生大量小气孔,体积迅速膨胀,达到“白胖软”的理想状态。
对包子铺老板而言,一包市价不到2元的香甜泡打粉,就可以制作上百个包子。
不仅省去了传统发酵所需的时间(酵母发酵至少1小时以上),还避免了失败的风险。
更重要的是,蒸出来的包子又白又大又不回缩,完全符合消费者对“好包子”的外貌期待。
但问题也随之而来。
一方面,商家靠这点小手段赚得盆满钵满;另一方面,消费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健康代价的“支付者”。
更可怕的是,一些人长期食用这类包子,却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慢性病可能与之有关。
比如,2021年7月,河南商丘警方曾查获一起特大食品安全案件,涉及3家早餐铺长期使用超量香甜泡打粉。
这些泡打粉经检测,铝含量超标近20倍。
经调查,相关负责人明知违法,但因“用量不大”、“顾客吃不出问题”,而长期无视国家标准。
最终,这3人因涉嫌生产、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刑拘。
据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数据,自2018年以来,查处的面点类食品非法使用含铝泡打粉的案件已超过1500起,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。
为什么香甜泡打粉屡禁不止?
一方面,是因为它价格低廉、效果显著;另一方面,是因为消费者认知滞后。
很多人并不知道“白白净净”的包子可能是“铝含量炸弹”,更不懂得如何辨别。
于是,黑心商家继续“投其所好”,形成恶性循环。
教你四招识别“铝包子”要避免被“铝包子”坑害,消费者最根本的防线就是:学会分辨它们的特征。
只要掌握以下“四招”,你就可以有效避开大多数危险包子。
正常使用酵母发酵的包子,呈现自然的米黄色或略微偏黄的颜色,面皮表面略有粗糙,不会非常光滑。
而使用香甜泡打粉的包子颜色往往“白得发亮”,甚至泛着不自然的光泽,就像用漂白水洗过一样。
传统发酵的包子有韧性、筋道,捏下去虽然会变形,但很快会反弹恢复。
而“铝包子”捏下去会瘪陷,并难以恢复,说明其内部气孔结构异常、不稳定。
将包子掰开后观察其内部气孔。
正常包子气孔排列杂乱、大小不一,有“活”的感觉;而“铝包子”的内部则气孔均匀细密,像工业模具做出的海绵一样。
传统包子闻起来有淡淡的酵母酒香,口感有筋道、有嚼劲。
而“铝包子”则带有一股不自然的“香甜味”,尝起来虽然绵软,但缺乏面香,还可能带一点奇怪的涩感或金属味。
即便不能百分百断定是否含铝,但这些迹象足以提高警惕。
尽量选择信誉度高的早餐品牌或连锁店,避免在无证摊点或流动摊贩处,购买“颜值过高”的面点。
更建议自己在家制作包子,使用天然酵母,不仅安全可控,也能增进家庭乐趣。
结语吃,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,但在快节奏生活中,我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便捷的外食,特别是便宜实惠的早餐。
而当这样的选择变成慢性自杀,我们却毫无所觉。
“又白又大的包子”不等于好包子,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防范,从我们自身警觉做起。
不要等到身体出问题时才回头自责那一顿顿看似无害的早餐。
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,多一分辨别、少一分轻信,多一分自律,少一分贪便宜。
对违法商家,要坚决抵制、及时举报。
守住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就是守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线!
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配资在哪里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