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网络上张亚中的声量降了,因为大家想明白了3件事:
一、高涨的情绪慢慢散去,大家开始变得冷静理智起来。
张亚中的声音还算响亮的那几天,郑丽文正好被卷入“高市早苗风波”。郑丽文表示要拜访高市早苗,结果网上顿时哗然。高市早苗被认为是反中派领头人,作为国民党候选人,或者说作为中国人,郑丽文竟然公开表达要去拜访高市,这在公众看来无疑是大事,足以让大家的好感降到最低点。大家都很气愤,就在这个时候,张亚中站出来,狠狠批评郑丽文。
因为张亚中“敢说”又“说得对”,所以不少人就盲目地站队支持他。不过,这股群众的热情能持续多久呢?一旦郑丽文和高市早苗风波过去,大家的理智很快就会回归。“盲目挺张”一时激动过后,他们开始反问自己——“我是真心想支持张亚中吗?”“他真的是适合当国民党的主席人选吗?”“搞清楚了张亚中的底细以后,我还会继续支持他不?”
当大家的情绪逐渐平复,理智重新占据上风,张亚中的“战时流量”也开始逐步减少了。
郑丽文又重新登上了“第一”的宝座,把危机变成了转机。
我发现,像张亚中和郑丽文的热度其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。原因就在于他们是竞争对手,张亚中的关注度不少源自于“郑丽文的丑闻”。其实仔细观察,会发现,张亚中那些时候喊得最响亮,都是因为“抨击郑丽文”或者“宣传统一”。那会儿“抨击郑丽文”的话题特别火,大家都在讨论她,而作为第一个站出来的人,张亚中就趁机吸引了一大批关注。
不过啊,这些流量其实是短暂的,我早就觉得张亚中靠着“批评郑丽文”混出声量,能持续下去不太可能,除非他在“宣传统一”的方面能搞得更扎实点。
不过对于郑丽文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,张亚中的流量越高,她的反而越火。跟张亚中不一样,郑丽文的热度完全不用靠别人撑,她自己就是焦点。这次拜访高市的风波反倒让她曝光率更上一层楼。
郑丽文借着这股热潮,趁机跑遍电台、写长篇文章、走基层,不停地把自己的声音传出去,把那些负面评论都变成了潜在的支持力量。党内的民调也显示,她的支持率又回到30%,而高郝龙斌则差了大概13个百分点。
郑丽文重新夺回第一的位置,媒体的关注一下子又集中到她身上,网络上的资源也同步向她倾斜——此起彼伏,张亚中的声量也随着郑丽文声势的增加而逐渐减弱。
三、张亚中坚持到极致,“单一议题”让大众开始觉得有点烦倦了。
原本大家都支持张亚中在统一立场上的说法,可是越到后面,发现他的观点挺单调的,几乎每次辩论都在和郑丽文掐得很厉害。
张亚中的辩论重点基本都绕着“郑丽文”转,离不开“统一、反独、护宪”这几个词。前三场他靠着激烈的讲法吸引了一些支持,但等到第六场、第七场时,人们的热情明显淡了,他还是那一套、那一堆口号。说真的,连民众都不怎么买账,仔细看他的对手,懒得跟他争辩,郑丽文后来也就一句“感谢指正”轻描淡写地带过了。
更令人注意的是,大家理性下来搜索一番后发现,张亚中的“统一”说法似乎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。啥意思呢?他的“统一”里面夹杂着“邦联式构想”,和网友们期待的“统一”好像不太一样——“原来张亚中不完全是我想象中的那样”。
或许张亚中的讲话不会让我们觉得不舒服,但冷静下来思考一下,我们会稍微退后点,从支持变成观望状态。
股票配资在哪里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