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既不是中医世家,没有亲人从事这个职业,大学也不是医学专业,是一个纯粹的外行。最开始也没有下决心,以前学习半途而废的经历很多,如今已过而立之年,需要为家庭的未来考虑,弄不得半途而废的尝试与努力。可我认识的医术高明的中医都是半路出家,我能了解到需要学习哪些知识,且有以前的医案进行分析辨证。我要做的是将中医基础知识掌握,能分析出病症的主次,根据病症确定疾病的来源,同时熟悉对应的药方。这些都是医书上有的,自己多花时间记忆消化就好。很多问题在我心中已有答案。需要学习哪本经典书籍?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,这是我认识的医术好的中医学习的对象,已经根据里面的条辨和药方治好了许多病人。图片
怎样才能学好,将其中的知识掌握?学一门新知识就是需要掌握其最少必要知识,需要通过短时间内大量重复掌握基础概念。中医难学在于其有许多抽象的概念,如阴阳,五运六气,脉象的沉浮数迟等,那就边熟悉边理解。我会每天对一个章节进行朗读,对不理解的概念去学习倪海厦老师的《伤寒论》,里面有对伤寒论的解读。近期的学习效果进展效果如何?已学习三天,第一次读伤寒,读后感觉没记住一点东西,第二天能在读的过程中对一小部分内容有点熟悉,然后听倪海厦老师的《伤寒论》几节课的解析,第三天读的时候对文章结构自动产生一些关联。掌握的基本知识如下。伤寒病有五种:中风,伤寒,湿温,温病,热病。六经:厥阴,少阴,太阴,少阳,阳明,太阳。每天和每年都会循环往复,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归于六经,然后找对应的药方治病。病有正气之病和时疫,如果是季节病有一种治法,如冬天天气冷,如果得伤寒病,则是正气之病,这种容易医治。如果气候反常,如冬天特别暖和,那就容易得时疫,这个的治法不同,更加难以医治。脉分阴阳,同时有三处地方的脉:尺脉,关脉,寸脉。脉大、浮、数、动、滑是阳脉,脉沉、涩、弱、弦、微为阴脉,这么多脉象,哪个是重点呢?沉浮数迟是重点,手搭在脉上就能感觉到脉是浮脉,按得快接近骨头才感觉到脉为沉脉,脉跳的快为数脉,跳的慢为迟脉。这个需要多把脉才能精准,而正常的脉搏是不沉不浮,不数不迟。太阳病分两种:伤寒和中风,伤寒是伤于寒,冬天容易得伤寒,夏天如果出大汗后吹空调也容易得伤寒。中风则是有风进了身体内部,脖子是最容易受风的地方,所以要保护好脖子避免受风。伤寒和中风症状类似,如果会发汗则为中风了,伤寒不会发汗。还有个重要概念是痛是源于压力大,而不是发炎,如果大汗后吹空调容易身体痛,因为有大量的汗从汗腺出来没有能及时排除体外,因为毛孔闭塞而给皮肤造成压力。有什么觉得重要的学习方法?图片
1.勤记笔记,知识点要被我们掌握,需要我们熟悉知识点以及形成当前知识点和已有知识点的连接,记笔记是加深记忆和连接的过程。 2. 多多朗读,在朗读时可以将我们还未理解的知识记得更牢固,同时可以集中注意力,能让大脑自动产生新的连接。 3.巧用复述,在复述的过程中,也会加深记忆。我们需要重新组织语言,将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,同时可以查漏补缺。我经常会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分享给家人,经常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。虽然现在掌握的知识还不多,我这次学习比以前记得更好,也更有信心,不像以前看到新概念就头疼,现在知道怎么去适用这个过程,度过最开始的积累阶段。毕竟笑来老师说了,深入学习一门知识不是需要自己有多聪明,而在于时间的积累。既然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,那就让时间浇筑自己的未来。谢谢观看我的原创文章,欢迎交流、点赞、关注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在哪里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